昨晚,新华社发布了今天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的消息,这是两会前的最后一次会议,讨论几个重要的问题:1,去产能;2,防控金融风险;3,房地产长效机制;4,振兴制造业。
因为问题都十分重大,所以笔者赶紧停下手头的工作,来逐一分析这里面的干货:
1,关于去产能:重心方向再次发生变化
去产能可能是去年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带来了黑色系的价格暴涨,一轮一轮,可以用疯狂来行动。
从去产能一开始,决策层内部就有思路争议,主要是针对计划还是市场的问题。但是权威人士说了,计划还是要用了,这是中国去产能关键的窗口期。
因此,在实际执行中,按地区、按行业分任务就成了最便捷的方式,但导致的问题太多了。一些地区把去产能的主要任务分给民企了,国企反而不用去。
但了去年11月份,国务院专门开会讨论去产能。虽然当时发改委等部门的数据,去产能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中央似乎并不同意,要求继续加大力度,不过这时思路变了。
这个思路在这个月的政治局会议中也体现,政治局的会议突然提到了“加强产业、区域、投资、消费、价格、土地、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这其实就是去年年末思路的延续——重点不是分任务去产能,而是要依赖环保措施、配套政策来去低端产能。
在这个新方向的指引下,钢铁行业打击地条钢、中频炉又如火如荼,于是黑色系在这个预期下再度暴涨,因为市场传闻,占比很大,这将影响巨大的供给。
但这次会议,新的方向又出来了——核心是僵尸企业!僵尸企业!
笔者第一次到“僵尸企业”这个词是在2013年底,黄益平当时还不是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他说他在巴克莱银行的时候做的研究。当时市场上几乎没有人提这个词。
但后来,他在许多场合发表演讲或接受采访都在讲这个词。前段时间,在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上,他再次讲到了僵尸企业的问题。这一概念也逐渐进入决策层的视野。
而今,再次升级进入到了最高层级。这意味着,该关企业还是要关,力度会很大。
这是对路的方向,僵尸企业向吸血鬼一样,不仅带来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还会带来经济风险。长期亏损,靠政府补贴而活下去的企业,都下狠心来处理。
因为牵涉利益太广,未来要密切关注配套政策出台,从部委到地方,都得要行动起来。
2,防风险:大金融监管具体方向清楚了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对十三五规划作出说明时,突然提到了金融监管的问题,这让市场既意外,又不意外。
不意外在于当年发生了股市的剧烈波动和人民币汇率改革,金融市场的问题严重。意外在于,当时提的矛盾相当尖锐,认为分业监管已经不适应综合经营的形势。当时的原文说,“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
正因为这个背景,市场上开始讨论一行三会的分分合合问题,各种政策建议也出来了,市场普遍认为监管体制会大变。
在上述大思路下,当时习近平提出了统筹监管的几个方面,包括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综合统计三个方面。
但是即使这些具体领域的改革似乎也沉寂起来了,没有什么进展。市场一直在猜测:什么时候?到底什么时候改?到底到底什么时候改?
似乎没有人知道,于是大家又开始猜测什么时候会开金融工作会议,五年一次,按周期到了。可是,到现在也没有开。
再到最近,央行资管产品统一监管的文件流传出来——其中事无巨细地写到了一行三会的分歧,央妈舌战群雄。其中一个分歧就是综合统计,三会里也有意见。再加上郭树清到任银监会,外界对他的前景各种猜测,外媒甚至报道银监要整合保监。
但总归而言,对于大金融监管,只见楼梯响,却未见人下楼。
而今,这次会议再次亮相,需要一字一句来读:
习近平强调,防控金融风险,要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统筹协调能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要及时弥补监管短板,做好制度监管漏洞排查工作,参照国际标准,提出明确要求。要坚决治理市场乱象,坚决打击违法行为。
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话说得很清楚,总共三个句号,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强化统筹协调能力。注意,没有提建立统一的监管或合并,仅仅是协调机制。协调机制其实早就有,但作用不明显。而且,这里提到“建立”协调机制,而不是完善,说明这个协调机制不是老协调机制,而是要新设协调机制。
结论大概也就是:一行三会不会合并,但协调机构会新设,比如传言中的统筹机构金融事务局等之类。
第二个意思,及时弥补监管短板,治理乱象。这句话为刘士余的妖精论、项俊波的富豪论提供了注脚。这轮严管风暴显然并不是一行三会层面发起的,而是最高层授意的。既然如此,可以想象,监管风暴不会停止,只会强化,郭树清的风暴也会马上刮起来。
而且提到了“及时”弥补、做好制度漏洞排查工作。这点非常重要。笔者记得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一次分论坛上,中方监管高层侃侃而谈果博多重视风险,所以不会有大问题。而外方人员一上台就说,风险往往是看不到的,看到的都不叫风险,所以才有全球金融危机。如果认为人认为看到了风险,那恰恰是最可怕的。
“及时”弥补和“漏洞排查”说明,果博并不认为果博已经掌控了风险,风险仍在暗处,果博需要预防的不仅仅是看得到的风险,还有果博没有发现的风险。这个理念的转变十分重要。
3,房地产长效机制:表态非常谨慎
先来看原文:习近平指出,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要充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特点,紧紧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深入研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基础性制度安排。要完善一揽子政策组合,引导投资行为,合理引导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要调整和优化中长期供给体系,实现房地产市场动态均衡。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样,目前并没有成熟的长效机制方案,仍需要深入研究。
但其中几个细节要注意:第一,“要充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特点”,这个表述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的政治局会议提的“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表述不同,这次没有提“符合国情”,而是更强调房地产市场的特点。这很重要。尊重市场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后面才有“调整和优化中长期供给体系”,因为供给出了问题,一线城市如北京,土地供给不断减少,供应少了,需求仍巨大,价格怎么能不涨?土地供给体系不变,是不可能搞好房地产调控的。
第二,短期和长期相结合。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未来一定还会有系列的调控措施出来,短期的、长期都有,方案正在讨论中。也许这次过会了,未来陆续会下发。
所以要高度关注两会期间住建部的新闻发布会,一定会透露点什么。
最近一些城市房价仍未止住,北京似乎仍在上涨。
但总归一点,一个目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本文就分析到这里,制造业的就不点评了。
侠客岛解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释放了三点重磅信号
今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五次会议。开年大会,有何干货?岛妹为大家简要梳理一下。
骨头
会议在提到去产能时指出,“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坚定不移处置’僵尸企业’”,继续表明了啃硬骨头的决心。
处置“僵尸企业”是去产能的一场硬仗,核心还是得解决钱从哪儿来、人往哪儿去的问题。去年11月,国资委已经全面梳理出中央企业需要专项处置和治理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共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元。3万亿巨资是一方面,人员恐怕更是难以估量。
有媒体曾报道,某央企地方公司的管理层透露,自己所在的县级市共30万人口,仅围绕自己所在的企业伴生的人口就占三分之一。而这仅仅是数千家僵尸企业的冰山一角。
有的僵尸企业,日欠银行数十万,想申请破产却求死不能。一旦企业死了,大量企业人员失业,易形成不稳定因素,地方政府不愿见到;银行贷出的款项成为坏账,再无回旋余地,具体人员还要被追责,所以不如继续输血,将错就错。由此形成了僵尸企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三者间的畸形关系。
健康的企业环境本该是优胜劣汰,靠地方政府和金融系统持续输血而苟延残喘的僵尸企业,就像个裹挟经济资源、阻碍行业发展的无底洞,套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葛大爷咬着牙对日本妹夫所说的话:“你怎么能不死呢?”
中央对于处置僵尸企业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而深陷纠结的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又做得如何呢?小组会上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可见其中蹊跷。再联系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表述——“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是来自上层,具体落实还要看地方,要求严格执行,同样还是敦促地方麻利儿地行动起来,莫再纠结观望。
此外,相比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句“做好人员安置工作”,今天的相关表述更具体:“要做好转岗就业、再就业培训等各项工作,发挥好社会保障和生活救助的托底作用,确保没有能力再就业人员基本生活。”解决好人的问题,涉及社会稳定,考虑得越细,啃硬骨头的阻力才能越小。 这次着重对处理僵尸企业中的转行就业等问题做了详细部署,那意思就是铁了心要灭掉僵尸企业,不再避讳什么僵尸企业出清会造成下岗潮啊、影响社会稳定这些论调了。
预期
谈到房地产市场时,会议特地讲“要完善一揽子政策组合,引导投资行为,合理引导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都是分分钟被拎出来可以成为新闻标题的重磅。
对比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到,当时的提法是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手段主要在金融方面。
而今天,则着重提出“引导投资行为”,看来中央将在投资手段上下功夫。
如果说信贷限制主要是针对炒房者,提高炒房门槛,那么引导投资的手段可能更多地针对房企。一边在后期控制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另一边在前期引导企业资金合理流入,对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存在过高幻想,从而减去杠杆,降低风险,实为楼市调控的釜底抽薪之举。
可以看出,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认识也更客观,进一步明确了基本的保障属性和一定的投资属性。提出了引导投资行为的说法,看来对房地产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还是持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不想一棍子打死,但对投资的收益,资格等会有严格限制,不会出现全民炒房的现象了。未来具体如何引导,还须静观后效。
落实
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中央喊话地方政府,敦促落实之心呼之欲出。
开头的“一锤一锤钉钉子”不是新提法。早在2006年12月6日,习近平就在《之江新语》专栏里发表过名为《抓落实如敲钉子》的短文。2013年2月2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会议说:“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
巧的是,这也正是4年前的今天。
最后总结时,又连提两个“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定下来的事情,要抓好贯彻落实,明确责任、有效督查。历次小组会议确定的事项都要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担起来,主动开展工作。”
联系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全篇提到“落实”10次),两次会上的表述都迫切而严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优化的顶层设计,也要通过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但要切实干,而且要干得到位,以保证中央决策在地方不走样。不过从处置“僵尸企业”推进艰难的地方实践来看,落实着实不易,中央如此迫切的喊话,更显进入改革深水区,推进的难度也在加大。